Wednesday, April 6, 2011

學者的自尊

先前看了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:搶救美髮沙龍
主要是講一個天才理髮師Tabatha去幫忙經營不善的美髮沙龍進行大改造,讓快倒閉的美髮店重獲新生
中間一段故事,看了之後讓我非常有感觸,內容是這樣的:
有些美髮沙龍的老闆,看到Tabatha只經過短短幾天,就讓原本快倒閉的店起死回生
非但沒有感到高興,反而覺得自尊受損,沒法接受這樣的結果
因為自己先前那麼久的努力居然比不上Tabatha短短幾天的示範

文章作者說,如果你的老闆是這樣,那麼最好不要繼續跟隨他,
因為他並非真正對這個行業懷抱有熱情

其實這樣的故事也不斷在我週遭的學術界上演
在生態研究的圈圈中,基本上可以將學者區分為實務派與理論派

最典型的實務派,就是非常擅長收集野外資料,專精於各種田野調查的技術
可是因為時間大多都花在戶外了,自然分析資料的能力就比較弱一些
這類型學者通常手上都握有多到分析不完的資料

而理論派學者則是花很多時間研究生態理論模型
非常善於推導模式以及抽象的思考
可是由於缺乏實務經驗,有些時候倒出來的model不太具有實質上的意義

雖然大家都覺得這兩派的學者就像是天生一對
若能結合彼此的專長,想必可以激盪出不少火花
可是事實當然不是這樣,文人相輕嘛...
這兩派的學者很容易彼此互看不順眼

當這兩派學者合作時,以下的情節經常可以聽到的:
實務派學者將資料交給理論派學者後,理論派沒兩三天就分析好了資料
並且兜攏出一個非常漂亮的故事,似乎生態系統真的就如同他說講的那般在運作。
可是實務派學者在最後會跳出來說,你的假設前提一開始就是錯了!
所以從頭到尾都是GIGO - Garbage In, Garbage Out!

但你不覺得這跟美髮沙龍老闆的自尊是一樣的故事嗎?
實務派學者覺得自己在外頭流血流汗了那麼久,居然比不上理論派兩三天的分析!?

我認為,如果學者們都是真心熱愛自己的研究的話
看到有好的成果出來,高興都來不及了,怎麼會去感嘆自尊受損呢?

期望自己未來若能與不同專長的學者合作時,能真正敞開心胸。